字体
关灯
上一章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页

第五章 割天子之麦(1/2)

郑庄公坐稳了君位,王室那边却传来了坏消息。

郑庄公安插在周王室朝廷里的耳目传来消息:周天子想罢了他的上卿之职,以虢公忌父代之。

此事甚大,不能不过问。

郑庄公赶紧去了洛邑。

一路上,他都在琢磨:按理说,周平王一直倚重他,不该出这种问题。

他觉得一定是有小人进了谗言。

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对策。

郑庄公一见到周平王就说:“承蒙天子恩惠,叫我父亲做了朝廷上卿,家父没了,又叫臣做了上卿。

臣才能有限,不配高位。

故而请天王恩准,准许臣回郑国,安心治理一方领地。”

周平王没想到郑庄公会这么说,他赶紧安慰道:“寡人很久没见到你了,心里直惦记,现在见到你,就像鱼见到水。

寡人正需要你为朝廷分忧,你怎么撂挑子不干了呢?”

郑庄公说:“因为臣之才干不及虢公忌父。”

周平王立刻尴尬。

原来,郑庄公长时间不来上朝,周平王便打算请虢公忌父来代替郑庄公管理一些朝政。

虢公忌父知道郑庄公不好惹,所以死活不敢接这个茬。

不料,他们两个私下商议的事情竟传到了郑庄公的耳朵里,弄得郑庄公给周平王来了个先发制人。

周平王见郑庄公把话挑明了,也不再隐瞒,他说:“事情是这样的。

前些时候,朝廷中有些事情没人管。

刚好虢公忌父来朝贡,寡人就想请他代替你先管管。

但他死活不答应。

寡人已经打发他回虢国去了。

现在你来了,朝中之事情当然还是由你来办。”

周平王说的恳切,但郑庄公则端起了架子,说什么都不干了。

周平王恳求道:“郑氏一门向来对朝廷有功。

从桓公、武公、到你,四十余年,皆为上卿。

寡人一向倚重你。

你还有何疑虑?”

郑庄公继续装傻,还是摇头推辞。

周平王心里一急便没了姿态,他低三下气道:“嗨,你要是再不信,我就把太子抵押给你。

这样,你总信了吧?”

自周朝建立以来,还没有出现过周天子把太子抵押给诸侯做人质的事情。

所以,周平王此言一出,郑庄公吓了一跳。

他赶紧说:“这怎么行。

天子用人,向来由天子说了算。

如果天王拿太子做抵押,天下诸侯还以为臣要挟了天子呢。

万不可,万不可也。”

周平王微笑道:“不说抵押。

你治理郑国有方。

我把太子送到郑国去学习。

这样说总可以吧?”

话已至此,朝臣中大臣都觉得汗颜。

有人出班进谏,提出一个折中方案:叫郑庄公也派太子到王室朝廷来学习。

这叫做互派太子,相互学习。

这个方案既顾全了周平王的面子,又不得罪郑庄公。

所以大家都接受了。

不久后,周平王的太子公子狐去了郑国,郑庄公的太子子忽到了洛邑。

对外美其名曰,相互学习,实际上是相互拿太子做人质。

郑庄公继续留在洛邑朝廷做上卿。

东周王室之衰弱,由此可见一斑。

公元前720年,在位51年的周平王驾崩了。

郑庄公和周公黑肩一起管理朝政,他们一面办理丧事,一面派人去郑国接公子狐回洛邑,准备让他继承王位。

同时,

他们还解除了对郑国太子子忽的质押,让他回了郑国。

公子狐接到父亲驾崩的消息,匆匆忙忙的向洛邑赶来。

他走的仓促,心里又急。

一路上风餐露宿,紧赶慢赶,身感风寒也不顾惜。

好容易赶到洛邑,但是周平王的葬礼已经结束了。

他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。

公子狐跑到周平王墓前嚎啕大哭,无人能劝,最后竟哭到昏死过去。

众人将他送回太子府。

他从此便一病不起。

熬了十天,撒手西去了。

公子狐一死,众臣便立他的儿子即位,就是周桓王(公元前719年—公元前679年)

周桓王登基后有一件烦心事,那就是,他每次见到郑庄公心里就不舒服。

他认为,都是因为郑庄公,他的父亲才去了郑国做人质,也因为这个事,他的父亲才早死。

如今他贵为天子,怎么还能容忍这个讨厌的人整天在自己面前晃悠?

周桓王对周公黑肩说:“寡人不想见到郑伯,我打算用虢公忌父来代替他。”

周公黑肩说:“天王,郑是强国。

郑伯亦非泛泛之辈,此人之厉害有目共睹。

天王刚即位就不用他,他一定会记恨你。

弄不好会横生内乱。

到时候就不好收场了。

请天王三思。”

周桓王年轻气盛,由着性子说:“怕他做甚?

寡人偏不用他,看他能反了天不成。”

周公黑肩见这个年轻气盛的新天子一意孤行,也不敢再劝。

第二天上朝,周桓王对郑庄公说:“您是先王的旧臣,多年来劳苦功高,寡人是晚辈,怎么好委屈你在寡人手下当差呢?

您回郑国去吧。”

郑庄公定了定神说:“先王在时,臣数次请辞。

是先王挽留臣留下来。

如今天王体谅我,叫臣回去养老,臣感激不尽。”说完,一转身,昂然而出。

众臣莫不心惊。

因为他们都知道,郑庄公可不是个省油的灯。

郑庄公回到郑国,郑国臣子们愤愤不平。

有人提议,向洛邑用兵,给天王点颜色看看。

有人说,先忍一忍,等时机合适再教训他。

朝堂上一片嘈杂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章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页
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