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

第217章 文会,陌上人如玉,公子世无双!(1/2)

TAG:王羽,荀彧,洛神赋,蔡邕,少年,感叹,诗文,在场,毕竟,众人

 王羽吟诵完最后一段后,对众人拱手行礼后,随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。



不用看众人的表情,他就已经知道这次的结果,毕竟他这次吟诵的可是洛神赋,哪怕是阉割版的洛神赋,也能吊打这些人。



说不定,就凭这一次的文会盛宴,他就可以完成声望任务的第三阶段。



毕竟,这一次来的人,可有不少的大佬人物。



不过,王羽最想得到的还是荀彧的看重,毕竟这可是一位黄金级别的政治大才。



只是王羽也知道,仅凭一首洛神赋,还不足以让荀彧投奔,不过他也不急,日久见人心,他有的是时间。



就在王羽臆想之际,花园中沉寂了片刻,随后便爆发出猛烈的议论声。



…………



“实在是太美了,没想到如此美景竟出自一名少年,我等读了数十年的书,都是白读了,如今只剩下感叹了!”



“兄台方才所言极是,肩若削成,腰如约素,云髻峨峨,修眉联娟,丹唇外朗,皓齿内鲜,我仿佛已经见到神女的模样,那真是绝世佳丽,倾国倾城啊!”



“人家不仅投胎好,自身本事更是冠绝天下,就算没有这首洛神赋,等他长大后,在家族的日益帮助下,也会名扬天下!”



“可关键是,人家不仅胎投的好,本事更是大,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,他的名声就要在洛阳城越传越广,甚至会传到大汉十三州,真是令人羡慕!”



院中的文人士子,皆感叹王羽做了一首好赋,投了一个好胎,功名利禄,尽可到手。



王羽细细听着众人的感叹,内心之中并没有什么波澜,因为这首赋只是他抄写的,而且蔡琬本人本来就是绝世佳丽,倾国倾城。



他们说的非常对。



不过,荀彧的看法跟其他人就不一了,其他人只是听个表面,因为洛神赋表面上,只是感叹襄王神女之事!



可实际上却不是如此!



因为曹植在写洛神赋时,表达出怀才不遇,想要一展抱负的思想感情,毕竟,他被哥哥曹丕一直压制,最后只能借酒浇愁,以此来保住性命。



而荀彧听到的就是如此!



不过,由于人物的不同,思想感情自然也就不一样了,在荀彧看来,这是王羽对当今世事的无奈之余,又有一丝悲哀和愤闷。



他乃是名将之后!



文韬武略,样样精通!



如果不是天子相招,他现在估计还在并州,或许正在统领并州大军进攻阴山,将这个武帝时期,在汉人手上的要塞夺回来,使并州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。



这与自己是不谋而合!



不过,或许是年龄的差距,自己所想的更多。



如今的大汉,已经逐渐开始日薄西山,再也不复当年武帝辉煌的盛况,而自己的毕生愿望,就是想利用自己的才能匡扶汉室,让百姓安居乐业,让大汉恢复到汉武时候的繁荣昌盛。



就是不知道,你是不是我的天命之人。



荀彧想到这里,便将目光注视到王羽身上,有一股浓浓的惺惺相惜之感。



“子英大才,或许几年后,我大汉又会出一个霍去病,甚至比霍去病还要厉害的英才,毕竟当初的冠军侯霍去病,可没有你这般文韬武略!”荀彧举杯对王羽说道,言语中充满了对他的赞叹之意!



“文若谬赞了,兄有经天纬地之才,匡扶社稷之能,如今朝纲不正,宦官当道,普通百姓可谓是民不聊生!”



“这需要有兄等有学之士,为这天下百姓谋福,可以说,天下百姓的好日子,尽在文若兄肩上,兄日后可要多操劳了。”王羽拍了拍荀彧的肩膀,意有所指道。



荀彧举杯的手猛然一抖,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,眼前之人真的只是一名十岁的少年吗?



荀彧也是城府极深,毕竟他这样强大的政治家,若是没有一些城府在,早就被人吃干抹净了,可是眼前的少年,居然能够看穿自己的心思。



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!



或许,他只是心中,也有着这样的想法,所以才会有此一说!



荀彧压下心中的震惊,一脸的风轻云淡道:“子英说笑了,彧不过是文弱书生尔。”



“或许不是说笑呢。”王羽似是而非道,精通心理学的他,只用了一瞬间,就捕捉到了荀彧的眼中的一丝异样,自然猜出他心中的想法。



不过,王羽也知道,眼下时机还未成熟,点到为止即可,若是说多了,反而到不美了,于是没有在多说什么,反而是与荀彧举杯相碰满饮一杯。



就在二人觥筹交错之际,文会才渐渐拉开了序幕!



…………



原来,王羽,孔融等人的吟诗作赋,只是为大会增添几分传奇色彩,接下来,才是进入正题!



只见卢植、王允、蔡邕等人经过相互商量后,随后进行了第一轮笔试,便是以壮志报国为主,不过由于王羽的珠玉在前,蔡邕等人并不认为在场之人,可以写出媲美王羽的诗句。



而事实也是如此!



在蔡邕等人公布试题后,在场的文人学子纷纷抓耳挠腮起来。



“这……这该如何去做,完全没有头绪啊……”



“是啊,这壮志报国说起来容易,可突然让吾等,当众写出此等诗篇,这一时半会还真不能写出来呢!”



不过,在场的人也有不少真才实学的人,王羽凭借一首洛神赋就技压群雄,如今轮到写诗,他们自然不愿意被比下去!



所以,仅仅只是过了一会儿功夫,众人就已经有了思绪,开始奋笔直书,不过,在王羽这位文抄公面前,他们的动作还是慢了许多!



陈琳,陈嶷等人,还没有写出腹内诗句时,王羽早已作好一篇诗文,呈给接收作品的负责人。



“子英公子!”那负责人看到王羽率先写出,顿时更是惊讶的无以复加,没想到眼前的少年,不仅写赋方面厉害,就连诗文也是不逞多让。



负责人心中感叹一声后,便将他的作品呈给卢植、王允、蔡邕等一众大儒,请他们进行评鉴。



王允最先翻开王羽的作品,他倒想看看,自家的少族长,这次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震撼,只是当他打开后,绕是心中已经有所准备的他,依然被王羽震惊的,许久合不拢嘴。



“子师兄,你怎么突然有这种表情。”蔡邕王允调侃道,随后从他的手中接过王羽的作品,脸上顿时流露出一丝震惊,随后为之称赞不已



“如此佳作,日后定当流芳千古。”蔡邕忍不住夸赞道!



“拿来老夫看看!”卢植从蔡邕手中接过王羽的作品,仔细观摩一番,随后发出感叹道:“子英果真是少年英雄,今日这一篇诗文更是让老夫热血沸腾!”



“如果不是因为一些缘故,老夫都想随同秦帅横刀立马,赶赴雁门关外,抗击鲜卑……”



听到卢植等大佬,对王羽的诗文如此推崇,台下的陈琳等人顿时环顾一眼,随后便将手中还未写完的诗文销毁!



尽管他们没有看到内容,但是从蔡邕等人的眼神,就可以知道结果了。



而剩下的吃瓜群众,纷纷要求蔡邕等一众大佬,将王羽的这篇佳作当众朗诵出来,让在场的士子一同赏析!



“好,既然诸位想听,那老夫就当众朗诵出来了。”蔡邕闻听众人的呼求,当即站了出来,将王羽的诗篇,当着众人的面朗诵而出。



“《白马篇》”



“白马饰金羁,连翩西北驰。



借问谁家子,幽并游侠儿。



少小去乡邑,扬声沙漠垂。



宿昔秉良弓,楛矢何参差。



控弦破左的,右发摧月支。



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



狡捷过猴猿,勇剽若豹螭。



边城多警急,虏骑数迁移。



羽檄从北来,厉马登高堤。



长驱蹈匈奴,左顾凌鲜卑。



弃身锋刃端,性命安可怀?



父母且不顾,何言子与妻!



名编壮士籍,不得中顾私。



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!”



王羽这次是和曹植杠上了,先是抢了他的洛神赋,接着又抢走他的白马篇,若是曹植知道了,估计也得哭死。



尤其是,这首诗现在还是王羽弄出来的,直接让此诗进一步的升华。



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,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、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,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、渴望为国立功,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。



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。



开头两句,以奇警飞动之笔,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,显示出军情紧急,扣动读者心弦。



接着以“借问”领起,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,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;



“边城”六句,遥接篇首,具体说明“西北驰”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。



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、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。



全诗风格雄放,气氛热烈,语言精美,称得上是情调兼胜。



诗中的英雄形象,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,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。



尤其是王羽现在就是少年,再加上他本来就是边地出身,此诗应用于他的身上,简直比原篇还要辉煌。



而事实也是如此。



哪怕蔡邕已经吟诵完,王羽刚才写的白马篇,在场的文人雅士依旧沉浸在此诗的韵味之中,久久难以忘怀。

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
EN